网站首页
教育基金会
校友总会
校友分会
校友风采
校友捐赠
优秀校友
联系我们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友风采

    李巨怀:饱蘸乡愁写沧桑
    发布时间:2024年3月25日 17:33    发布者:admin   点击数:1205

    【李巨怀简介】

    李巨怀.jpg

      李巨怀,陕西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大学研究员、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他多以故乡风土人情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李巨怀说“这是因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人文气息浓厚、民风古朴纯真的西岐大地和钟灵毓秀的书房沟养育了他、造就了他”。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书房沟》《老牲》《没有波长的阳光》,随笔散文集《清水河》《信言集》《今晨心语》《今晨心言》,报告文学集《开拓之路》等,《老牲》曾获全国梁斌小说奖。《书房沟》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风烈”丛书,多次再版,荣获“中国当代小说奖”。


    山沟里孕育文学梦

      在岐山县蔡家坡,有个古寺叫龙泉寺,在龙泉寺下边有个村子叫草坡村,草坡村有个不大的黄土沟叫书房沟,书房沟里有根高耸入云的土柱,当地村民叫它“神笔”。据说,龙泉寺是前周公庙,而“神笔”恰好依偎龙泉寺,眺望滔滔渭水对岸的五丈原。不知它是周公所遗,还是诸葛亮所赠,反正当地人笃信它蕴含“文气”。李巨怀就出生在这里,这里是为他筑梦、伴他成长,又承载乡愁的地方。书房沟是蔡家坡方圆几十里的文脉胜地。很早之前书房沟就有私塾,书房沟的名字也来源于此。抗战时期,郑州扶轮中学(后更名为蔡家坡铁路中学)内迁到这里,使这里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李巨怀小时候正是书房沟最热闹的时候,村民加上学生近3000人。这里鸟语花香,古时为了拒贼修建的土城尚在。他和小伙伴在沟里的羊肠小道上唱着跳着,在土城的残墙上跑来跑去,感觉生活特别快乐。也许是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也许是受到外地学生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启迪,这里的孩子普遍爱读书,并对沟外的世界充满好奇。据统计,从书房沟(包括铁中)先后考出去了1000多名大学生,他们中的好多人都成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王梦恕,天津大学原校长吴咏诗,两获矛盾文学奖作家张洁等。生长在书房沟的李巨怀,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成为作家,从文学爱好者到作家的转变,缘于一个人和一本书。这个人就是路遥,这本书就是《人生》。李巨怀回忆说,读初三的时候,他从堂哥那借到小说《人生》,但堂哥只答应借他一晚。李巨怀熬了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了小说。读完后不禁掩卷长叹,他被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所牵动,于是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命运和人生。那个时候,李巨怀忽然觉得,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将会成为他们这一代农村娃的宿命,他突然想与命运抗争,想摆脱这种宿命,走出这个沟,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他还想,什么时候能够用沟里的“神笔”,写出心中的那片美丽世界。

     乡土情氤氲笔墨间

      李巨怀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宝鸡师范学院。在学校里,他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大量的书,这为他日后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李巨怀认为应该给自己的大学和青年时期做一个总结。1990年,李巨怀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没有波长的阳光》,这是一部描写一个贫困大学生人生苦难、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的小说,主人公自我完善、自我奋斗的精神,至今读来仍令人振奋。

      李巨怀被分配到岐山县从事教育工作。几年后,他考上了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2001年毕业后,他被调到宝鸡市工作。在著名作家李凤杰的力荐下,《没有波长的阳光》成功出版,这对李巨怀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之后,他相继创作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老牲》,报告文学集《开拓之路》和散文集《清水河》《信言集》《今晨心语》《今晨心言》等。此时的李巨怀已是陕西文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对文学的热爱有增无减,对文字的把握也日臻成熟。特别是他想把经年累积码放在心头的对人生、人性、生命及其意义的思索和感悟一股脑宣泄出来,这让他的创作激情如江河大海般澎湃。他忽然感到,一直萦绕于心间的乡愁在召唤他,他要为故乡、为亲人“还账”。

      其实,这还要从李巨怀的父亲说起。李巨怀的父亲李青山是位军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山西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外围战斗。随着中条山战役史料的披露,李巨怀开始关注这场父亲曾参加过的著名战役,关注父亲已湮灭的生命历程。他的父亲一生命运多舛,却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疼爱孩子,在人生方向上给了李巨怀无微不至的正确引导,并以自身行动教给了他慈悲、敦厚。在叛逆的少年时期,他总是用各种方式反抗父亲。可是过了而立之年后,随着成家立业和相继成为人父,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他有一天发现自己也活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人,才开始理解父亲。他现在回想起已故父亲的人生经历,再回到书房沟,就感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孔窑洞、每一棵老树,都像在诉说着沧桑往事。书房沟一次次唤起历史的记忆,让他有了创作的冲动——他想把父亲写下来,把父亲讲的故事写下来,把自己家族的变迁写下来,把故乡写下来。书名早就想好了,就是家乡的名字——《书房沟》。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书房沟的这场大火整整燃烧了六天六夜……”长篇小说《书房沟》的艰苦创作,就从这句开篇语展开了。

    《书房沟》折射宝鸡史

      当时李巨怀供职于金台区文产办,工作十分繁忙。他在家里的书房支起一张行军床,每天忙完工作,就挤出时间码字,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从构思动笔到完稿,经过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十年磨一剑,他的成名作《书房沟》于2012年横空出世。李巨怀曾感慨地说,“写这部小说的过程,感觉自己就像死了一回。”

      这部洋洋洒洒30万字的鸿篇巨制,以雄浑大气的气魄,细腻入微的笔法,扣人心弦的情节,讲述了关中西府书房沟贴、王两个家族几十年明争暗斗、悲欢离合、荡气回肠的命运故事,描绘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解放初期西府大地凝重广阔的生活画卷。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世时,曾评价这部小说是一部“透射出中国人文观念在民间的深层含义的好小说,演绎着历史风云变幻的真实印记,繁衍着祖祖辈辈充满人性化的传奇故事”。著名作家莫伸说:“《书房沟》已超越了文学作品特有的自身意义,对于一个时代的历史、人文、政治、经济及地域风俗、生命形态、理想视觉、审美情趣、存在意识等方方面面做出多角度、多层面的文本奉献。”著名作家高建群更是直言:“一本《书房沟》,半部宝鸡史。”

      这部小说大获成功,也大受欢迎,出版十年来,再版六次,各种盗版十几种,至今热度不减。它是这么多年来宝鸡本土作家创作的在陕西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部力作,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广泛好评,被多家报刊连载、广播电台连播,并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版本。许多读者更是慕名前往书房沟,感受小说的原型地,现在的书房沟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同名电影《书房沟》也已在2023年8月份杀青,将于2024年公映。这也是宝鸡本土作家写宝鸡的长篇小说首次搬上银幕。目前,各种评论《书房沟》的文章已超过50多万字,并被编辑成《岐山有个书房沟》一书。

      在努力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李巨怀十分注重宝鸡文化事业发展。他迄今共主编了四辑36本《“金台观”作家丛书》和《金台文丛》以及以《记忆中的老宝鸡》为代表的10余种文化专著,创立了宝鸡市国学研究会并担任多年会长。他还通过各种方式为全市各国学教育基地和农村组织募集捐赠扶持资金195万元、图书5000余册、书画500余幅,并举办文化名人进课堂130余场,而且多次举办宝鸡国学大讲堂,100多家中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宝鸡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李巨怀也积极建言献策。他说,宝鸡要充分利用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融入旅游,用旅游传播文化,提升宝鸡的文化软实力、影响力,促进和带动宝鸡经济不断发展。(宝鸡日报记者 张家旗

Copyright@宝鸡文理学院校友总会   教育发展基金会
联系地址: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新大道一号宝鸡文理学院高新校区图书馆906-907室 联系方式:0917-3569806 技术支持 助梦网络